close

  新華社電 多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說,儘管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正處於其35億年進化歷程中的頂峰,但由於人為活動和破壞,地球可能正在進入新一輪物種大滅絕的早期階段。
  報告說,自1500年以來,320種陸地脊椎動物已經消亡,餘下的脊椎動物在物種豐度上平均減少25%。無脊椎動物的情況也非常類似,過去35年間,甲蟲、蝴蝶等無脊椎動物數量減少了45%。目前有16%至33%的脊椎動物處於瀕臨滅絕狀態,其中以大象、犀牛、北極熊等大型動物的種群數量減少程度最甚,這一趨勢與以前的物種大滅絕相符。
  報告作者認為,與前5次物種大滅絕不同的是,可能的新一輪物種大滅絕與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喪失和全球氣候無常有關。報告主要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學教授魯道夫·迪爾佐說,在人類居住密度大的地方,生物滅絕率高。與此同時,物種滅絕及種群數量減少反過來也可能對人類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危害。
  例如,在肯尼亞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不讓斑馬、長頸鹿等大型動物進入一片封閉地區,觀察那裡的生態系統如何變化。結果發現草地和灌木增多,種子和藏身處更容易找到,被掠食的風險減少,這就導致嚙齒類動物數量猛增,病原體水平也隨之升高,很多疾病的傳播風險增加。
  (原標題:地球或迎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b40lbwc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