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22日,時任秘魯總統藤森親自指揮解救人質。1997年4月22日,秘魯特戰隊突入日本使館救人質。1997年4月22日,秘魯特戰隊員通過地道進入日本使館。1997年4月22日,秘魯特戰隊員幫助人質逃離使館。
  20世紀以來,恐怖主義成為全球“幽靈”,恐怖分子以強制手段劫奪人質,並以此為籌碼進行要挾。如何成功解救人質成為各國反恐部門的重要議題,在歷史上,不乏成功的人質解救行動,如以色列曾經奔襲4000公里解救人質;但也不乏失敗的行動,2010年菲律賓警察解救不力令8名香港同胞罹難。成功解救人質行動需要具備哪些要素,與恐怖分子鬥智鬥勇要使出怎樣的“三十六計”?
  第一計 暗度陳倉
  正面迷惑敵人,從側翼突然襲擊 主角:以色列
  佯裝談判 跨國突襲救人質
  1976年,一架從以色列起飛的飛機被劫持,以色列先用談判穩住恐怖分子,然後派特種兵突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解救人質。
  當劫持人質事件發生時,劫匪通常會提出交換條件。但強敵環伺的以色列認為如果和劫匪談判,向他們妥協,就會助長恐怖分子的氣焰,引發仿效行為,因此,以色列堅決不同綁架者談判,不向他們妥協,而是採取武裝部隊快速反應解救人質。1976年的跨國突襲救人質就為人稱道。
  1976年6月27日,載有258人(包括4名劫機者和22名機組人員)的A300“空中客車”,從以色列首都起飛後被恐怖分子劫持。恐怖分子將飛機劫持到烏干達,並且得到烏干達的支持。6月29日,劫持分子要求以色列立即釋放53名恐怖分子以換取人質。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劫持人質遠在異國,以色列鞭長莫及。為了爭取時間,以色列一改從不向綁架者妥協的態度,假裝談判,拖延時間,同時也釋放若干被囚的恐怖分子,從而使100多名乘客獲釋。
  以色列沒有坐以待斃,在談判和釋放囚徒的同時,以色列特種部隊已奔襲到距離以色列4000公里之外的烏干達。7月3日,4架以色列空軍運輸機以超低空飛行避開烏干達軍方雷達。35名以色列突擊隊員突襲機場,他們行動神速,令劫持者措手不及,之後的行動是——10分鐘攻占候機大樓,20分鐘解救人質,10分鐘檢查,12分鐘返回飛機。落地不到一個小時後,飛機已經載著人質返程了。
  這次行動,所有劫持者均被擊斃,有3名人質在交火中死亡,一名以色列指揮官身亡,其他100多名人質獲救。
  這次行動成功雖然與以色列特種部隊的神速反應有關,但之前假裝談判爭取時間也是功不可沒的。
  第二計 關門捉賊
  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主角:秘魯
  知己知彼 成就“完美營救”
  1996年12月,日本駐秘魯大使館被恐怖分子劫持。秘魯政府圍住使館與恐怖分子對峙4個多月,充分瞭解使館內情況,挖地道突入使館,成功救人質。
  解救人質成功的案例很多,但能稱得上是完美的卻很少。1996年秘魯持續4個多月的人質解救行動,就得到了《紐約時報》“近乎完美,沒有缺憾”的評價。
  1996年12月17日晚,日本駐秘魯大使館正在舉行盛大宴會,一伙武裝分子開著一輛救護車進入使館,炸開使館圍牆,將館內500多人扣為人質。人質中包括時任秘魯總統藤森的母親、秘魯外交部長、農業部長等秘魯政要和各國外交使節。
  綁架者要求秘魯釋放當局關押的460名恐怖組織成員,並威脅如不答應要求,就殺害人質。秘魯政府立刻出動大量軍警封鎖大使館,沒想到,這一對峙就是4個多月,一直到1997年4月。在這期間,秘魯政府沒向劫匪妥協,而是不斷派代表和劫匪談判,使劫匪釋放了大批人質。
  與此同時,武力解救人質的方案也準備就緒。政府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打探使館內消息。比如當一個劫匪腳受傷後,警方按要求給他準備了一副拐杖,趁機在裡面裝了微型竊聽器。警方還利用紅十字會向使館內送東西的機會,把多個竊聽器帶進使館,使得警方能夠掌握使館內情況。
  警方還按照使館的模樣仿造了三層小樓,在裡面進行突襲模擬演練。總統藤森還故意放出消息說,一些國家可以成為劫匪的避難地,對其可以不審判不追究責任,以使劫匪放鬆警惕。
  同時自1997年3月起,秘魯特種部隊開始秘密挖掘5條通嚮日本大使館的地道。4月22日,藤森接到“內線”報告,11名劫匪正在一樓大廳踢球,二樓只有3人看守人質,他立即下達進攻命令。200多名特戰隊員發起突擊,一陣巨響後,他們從被炸開的地道口進入使館,與劫匪展開槍戰,並攻占制高點,救護人質。半小時後戰鬥結束,被劫持的72名人質中除一人因為心臟病突發死亡外,其他全都獲釋,14名劫匪被擊斃,2名突擊隊員殉職。
  當時媒體評價稱,秘魯在這場人質危機中運用靈活戰術,爭取時間;送進竊聽裝備,知己知彼;做好武力準備,行動果斷;使這場解救行動成為人質解救的經典案例。
  第三計 李代桃僵
  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
  主角:德法等國
  永不妥協 絕不支付贖金?
  面對綁匪索要贖金的要求,大多數國家選擇不妥協,因為如果輕易支付贖金營救人質,會造成一種負面效應,促使恐怖分子再次實施綁架。
  恐怖分子實施綁架,除開出政治條件,還會開出贖金要求,後者看似簡單,只要支付贖金,就可以救出人質,但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反而更加棘手。
  4月19日,4名在敘利亞被綁架的法國記者獲釋回國。隨後,德國Focus雜誌披露,這4名記者能獲釋是因為法國政府支付了贖金。但法國政府斷然否認,法國國防部表示報道不實,奧朗德總統也表示,法國在解救人質過程中,沒支付贖金!
  2006年,英國《泰晤士報》稱他們獲得一些文件證實法、意、德政府為營救9名此前在伊拉克遭綁架的人質,共支付4500萬美元贖金,但三國政府斷然否認。
  雖然法國否認繳納贖金,但卻遭美國官員吐槽。2013年,美國前駐馬裡大使在電視採訪中爆料,2010年時法國為解救在尼日爾被綁架的法國人質,支付1700萬美元贖金,儘管法國政府從來沒有證實這一點。
  奧朗德上臺以來,態度更加明確堅決,即絕不會向劫匪妥協支付贖金。他表示是否支付贖金是人質解救中的原則性問題,一旦支付贖金,劫持者就會試圖綁架更多的人來要挾。
  支付贖金營救人質,會造成一種負面示範效應,形成綁架人質、索要贖金、贖金得手、醞釀下一次綁架的惡性循環模式。這也是大多數國家在面對劫匪索要贖金時,堅決不肯妥協的原因。
  (高美 實習生 章瑩)  (原標題:解救人質“三十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b40lbwc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